我的文化观
如今,“文化”已成为一个非常通用以至于被严重误用和稀释的词汇。因此,要回答这些问题,我想从汉语中“文化”这个词开始,因为它仍然代表着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思维模式。中华文明幸运地拥有,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,是建立在一种古老、保守和独立的语言之上,并通过这种语言表达出来。语言是一个民族或文化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——我们对母语的态度,等同于我们对自己的历史、文化、文明和未来的态度。汉语中的“文化”,从历史上看不是一个词汇,而是一个词组,比在西方普遍使用的相对应的拉丁语单词具有更深刻、更丰富的内涵。它的第一个概念是“文”,“文”在古代有“图案、设计”的意思,后来演变为“书写符号”,一种具有简单图形性质的汉字。自古以来,中国文字就被赋予了神圣的特质,中国人崇拜“文化”,将其视为一个强大国家精英们的最杰出的作品。在此基础上,现代汉语中通用词语“文化”中的“文”字,代表教育、博学、出色的记忆力,是“文士”的标志,文士即学者,指传递文化和文明的人(汉语中“学者”的定义,不同于英语中scholar的定义)。第二个字“化”指的是“人类意识的深度转变和变化”。“人文化成”(文化使人民受到启蒙,变得高尚)一词很好地表达了这句话的意思:“观乎天文,以察時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(《周易‧贲》)——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,以认知时节的变化;注重伦理道德,让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。 现在,我在这个语境下回答你的问题:我不认为文化会导致冲突、战争和破坏,文化是引领人们远离这些问题的。正是文化让人类学会宽容,并付出努力维护和平。其原因很多,最重要的是:首先要有和平,文化才能生存。只有在和平时期,人类才能创造和延续文化!此外,我相信,拥有文化的人,无论其属于历史上哪个民族或文明,无一例外都是宽容的,而非好战的。好战、对权力的贪婪、迫使人屈服、支配他人、将自己的文化、宗教或文明强加于他人的欲望,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,是文化的对立面——是文化和文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表现。所以,不是一种文化思想及其遵循者与另一种文化思想发生冲突,而是那些缺乏文化和文明的人在挑起冲突。 另一方面,正是对“文化”的误解让我们得出“误判文化”的错误结论。反过来说,“人文”是指仅仅且只能来自于人类精神和思想的创造,在其他类人生物或动物的世界里并不存在。文化只对人类的思想“可见”,它是“思想对思想”的存在:通过口头或书面的“文”(语言)来到我们心内,产生精神上的“化”(转化)。我们的日常习惯和物品不是文化(它们或支持文化,或破坏文化)。戴帽子不是文化,即使帽子是一件艺术品;洗衣服不是文化,即使洗衣机是文明世界的非凡技术成就;在热天喝热茶不是文化;甚至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文化。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并不能启迪或提升(化)人类,它们并没有自己的语言,但可以用来支持或反对文化所体现的更高的真理。我还想更进一步地说:中国古代帝王们的宏伟宫殿不是文化,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的画也不是文化,因为文化的本质不是物质(蜜蜂是建造蜂巢的专家,它们的内部管理技能和集体建筑艺术令人惊叹,但是和宫殿一样,蜂巢不属于文化范畴)。宫殿和花园是文化的纪念碑,是文化的痕迹,并没有所谓的“物质文化”(因为没有“物质精神”或“用砖砌的灵魂”),这些都是文化的物质体现,就像一本书,如果没有活生生的人类头脑去阅读,并将其转变为无形的思想,那不过就是一摞装订精良的纸张,对于一个不会阅读的生物而言毫无意义。只有存在着能将文化传递到思想和灵魂的人,文化才是存在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文化总是一种双向的,心灵对心灵的人类精神的存在!此外,文化与意义密不可分,但这是另一个主题,很遗憾,这里没有足够的篇幅加以详述。 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。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来自各种(在这里我不想用“不同”)文化的人们的思想交流,翻译的作用如此重要。如果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,那么,即使翻译也不能帮助他们进行对话。翻译要基于共同的东西,实际上,这正是各种文化不会相互冲突的原因。文化之间的紧张可能会产生,包括理解不充分造成的紧张,或者由于文化缺乏或文化不成熟导致无法交流而造成的紧张,翻译的出现可以缓和这种紧张,创造对话和共建的氛围。 韩裴